噶舉傳承

噶舉傳承源自釋迦牟尼佛,經由大瑜伽士馬爾巴譯師將此無間斷的傳承,由印度帶入西藏。​

所謂傳承,是指佛陀的法教沒有間斷的代代相傳,由佛陀一直傳到今天。噶舉(Kagyu)藏文的含意是「口傳」(Ka)及「傳承」(gyu),它是以直接口喻方式將三身心要、四種成就法等等法教傳給弟子,以確保法教正確的延續。

遠傳派的傳承

遠傳派的傳承——噶舉派,其意味著「口耳相傳」。噶舉派起源於當釋迦牟尼佛以報身佛的型式-金剛持或多傑羌,來傳達密續金剛乘法。因此,噶舉派的傳統一直保持著金剛持的「口耳相傳」,這個密續傳承從末間斷過。由金剛總持「報身佛」傳給了洛著仁珍(寶意菩薩),寶意菩薩再傳給印度的大成就者薩拉哈,薩拉哈傳給首席學者龍樹菩薩,龍樹菩薩再傳給大成就者沙瓦利巴,沙瓦利巴傳給大成就者梅紀巴,梅紀巴再傳到馬爾巴譯師。

近傳派的傳承

近傳派的傳承由大成就者「帝洛巴」開始。在他的修行過程中,受到許多偉大的成就者、瑜伽士和上師的指導。據說,他曾在西印度一處叫索瑪普利的地方,絲毫不動地修行十二年。經過這段時間的修行,他獲得了種種成就,能夠面對面從金剛總持那裡,接受教導、口傳和灌頂。

帝洛巴把這些教法傳授給他的學生大班智達「那洛巴」,那洛巴相信他的上師並完全依照上師的指示做任何事。帝洛巴讓那洛巴受到十二大和十二小的磨難考驗後,那洛巴才從帝洛巴那裡得到全部的教授,特別是大手印的教授。之後大瑜伽士馬爾巴譯師將此無間斷的傳承,由印度帶入西藏。

黃金珠鬘——傳承概說

噶舉傳承第一位上師帝洛巴以口傳教法,一代一代連續無間斷地將噶舉傳承的法教完整地傳至第十七世大寶法王噶瑪巴。透過這活的傳承鏈,上師們將佛陀法教完整地保存及延續,這是證悟上師與全然虔信弟子之間的殊勝連結。所有藏傳佛教的傳承,都將上師與弟子的關係視為非常神聖。

噶瑪噶舉傳承殊勝之處,是上師弟子間以「口耳相傳,以心印心」的方式如一串黃金念珠一般,將殊勝秘密的禪修法教傳遞下去。為表示對傳承上師們極大的敬意,故稱為「黃金珠鬘」。

以下簡單介紹噶舉傳承及傳承創建者,數世紀以來,他們口耳相傳把尊貴的法教傳遞迄今。

帝洛巴和那洛巴 (Tilopa 989~1069,Naropa 1016~1100)

那洛巴授予馬爾巴四種噶舉不共傳承法(四瑜伽):幻化及光明瑜伽(luminosity)、夢瑜伽(dream)、拙火瑜伽(innerheat)、中陰及遷識瑜伽(illusory body)(以上四種傳承法,經過那洛巴衍義成為那洛六法)。那洛巴從帝洛巴直接接法。帝洛巴則從兩個傳承承接此四大成就傳承法:從金剛總持直接接法,是謂近傳;從印度上師們接法是謂遠傳,是間接接法,因為不是直接由釋迦牟尼佛傳法。

帝洛巴和那洛巴都是古印度那瀾陀佛學院最殊勝的的學者(Panditas)及大成就者。

大譯師馬爾巴 (Marpa 1012~1097)

馬爾巴早期跟隨了薩迦派卓明耶喜喇嘛(Lama Drogmi Yeshe 993~1050)學習梵文,然後三次去印度,四次去尼泊爾求法。他曾跟隨一百零八位上師學習,而他主要的兩位上師是那洛巴(Naropa)和梅紀巴(Maitripa)。

密勒日巴 (Milarepa 1040~1123)

馬爾巴將傳承帶入西藏,傳授給他的弟子也是傳承的繼承人密勒日巴。密勒日巴是西藏最著名及最有成就的密續瑜伽士,他在一生之中便獲得最高的證悟。

密勒日巴承接了閉關實修的教法,而馬爾巴很多優秀的弟子如哦秋多傑(Ngok Choku Dorje),楚敦旺給多傑(Tsurton Wanggyi Dorje)和梅通千波(Meyton Chenpo)承接了學院經教的教法。這是噶舉傳承分為實修證法及經教教法傳承的開始。

岡波巴 (Gampopa 1079~1153)

岡波巴大師亦名達波拉傑(Dhakpo Lhaje),與惹瓊巴(Rechungpa 1084~1161)是密勒日巴的兩大弟子。在三部著名的經典裡,佛陀曾預言岡波巴的轉世。岡波巴融合了密勒日巴大手印傳承及噶當巴(Kadampa)道次第傳承,此傳承被稱為達波噶舉(Dhakpo Kagyu)

岡波巴有三個弟子:杜松虔巴(Düsum Khyenpa),柏莫竹巴(Phakmo Trupa)和沙通修恭(Saltong Shogom)。杜松虔巴(1110~1193),亦名 康巴烏瑟(Khampa Usey)就是第一世噶瑪巴,他建立了噶瑪噶舉傳承。

噶舉的四大八小支派

岡波巴(達波拉結)創始達波噶舉(Dakpo Kagyu),他的弟子繼承及發揚光大並創始四大八小噶舉支派。

四大支派

1. 噶瑪噶舉(Karma Kagyu or The Kamtsang)

第一世噶瑪巴杜松虔巴(1110-1170)在1139年卅歲時禮岡波巴為上師,他是岡波巴主要的弟子,創始了噶瑪噶舉。噶瑪噶舉傳承因為噶瑪巴無間斷的轉世而非常興盛,噶瑪巴的學識、禪修成就以及佛行事業在西藏也非常著名,並廣泛受到西藏各教派的尊重。

第十六世大寶法王嘉華噶瑪巴,讓烱日佩多傑(1924-1981)曾是所有噶舉派的領導者,第十七世大寶法王嘉華噶瑪巴目前在印度達蘭沙拉。

噶瑪噶舉不僅保存及延續本身傳承之法教,並且對保存、延續自馬爾巴、密勒日巴、岡波巴以來的整個噶舉傳承都極有貢獻。

噶瑪噶舉也是在西藏以外影響最大的傳承,此傳承法教已被全世界佛弟子們學習。

2. 采巴噶舉(Tsalpa Kagyu)

喇嘛祥(Lama Zhang)亦名玉達巴宗都達巴(Yudakpa Tsondu Dakpa 1123-1193)是岡波巴的弟子汪恭竹清寜波(Wangom Tsutrim Nyingpo)的弟子。他創始采巴噶舉並創建貢唐寺(Gungthang),有很多傑出的弟子。

3. 跋絨噶舉(Barom Kagyu)

跋絨達瑪旺秋(Barom Darma Wangchuk)是岡波巴的弟子,創始 跋絨噶舉並創建跋絨寺,位於西藏拉拓(Lhatök)區北部。

4. 帕竹噶舉(Phaktru Kagyu)

德謝帕莫竹巴多傑加波(Deshek Phakmo Drupa Dorje Gyalpo 1110-1170)是岡波巴的主要弟子,以修大手印著名,創始此傳承。他在帕莫(Phakmo)建了鄧薩梯寺(Densa Thil),他的弟子們建立了噶舉的八小支派。

八小支派

此八派是從帕竹噶舉分出:

1. 直貢噶舉(Drikhung Kagyu):

直貢覺巴吉登松吉昆波(Drikhung Kyopa Jigten Sumgyi Gönpo 1143-1217)創始。直貢久貢切桑仁波切(Drikhung Kyapgön Chetsang Rinpoche 1946),住在印度德拉東(Dehradun)是現在直貢噶舉的領導人。

2. 竹巴噶舉 (Drukpa Kagyu):

帕莫竹巴(Phakmo Trupa)的弟子大成就者林惹巴貝瑪多傑(Drupchen Lingrepa Pema Dorje 1128-1188)和他的弟子確戒倉巴加惹耶謝多傑(Chöje Tsangpa Gyare Yeshe Dorje 1161-1211)共同創始。他們在中藏創建本派最早的寺院南竹寺(Namdruk),十六世紀袞嘉貝瑪卡波(Kunkhyen Pema Karpo 1527-1592)在南藏創建祖桑阿確林寺(Druk Sang-ngak Chöling)是本派的主寺,駐錫在印度大吉嶺的怙主竹千仁波切(Kyapgön Drukchen Rinpoche)是本傳承的領導人。竹巴噶舉大師夏從恩王南吉(Shaptrung Ngakwang Namgyal)將此法系引入不丹,在不丹廣傳,並成為不丹的國教。

不丹國師尊者堪布(H.H. Je Khenpo)和國王吉美森給(Jigme Senge)目前是不丹竹巴噶舉的領導人。

3. 達隆噶舉(Taklung Kagyu):

達隆塘巴札西佩(Taklung Thangpa Tashi Pal 1142-1210)創始。達隆夏祖仁波切(Taklung Shapdrung Rinpoche),達隆瑪突仁波切(Taklung Matul Rinpoche)和察楚仁波切(Tsatrul Rinpoche)共同為本派領導人。

4. 雅桑噶舉(Yasang Kagyu):

剎惹哇卡丹耶謝森給(Zarawa Kalden Yeshe Senge)和他的弟子雅桑確吉蒙蘭(Yasang Chökyi Mönlam 1169-1233)共同創始,雅桑卻傑1206年創建了雅桑寺,本派名稱源於此。

5. 綽普噶舉(Trophu Kagyu):

帕莫竹巴的姪兒也是弟子嘉察仁波切(Gyaltsab Rinpoche)和 綽普大譯師欽波巴(Trophu Lotsawa Chenpo Pal 1173-1225)共同創始。綽普洛沙瓦在中藏倉(Tsang)區創建 綽普寺及學院,本派因此寺名稱綽普噶舉。

6. 修賽噶舉(Shuksep Kagyu):

傑貢竹清森給(Gyergom Tsultrim Senge 1144-1204)創始。他於1181年在中藏曲學區(Chushur)的年普(Nyephu)創建了修賽寺(Shuksep),本派因此寺而名為修賽噶舉。

7. 也巴噶舉(Yelpa Kagyu):

也巴卓托耶謝孜巴(Yelpa Drupthop Yeshe Tsekpa)創始。並在也浦(Yelphuk)創建主寺也浦寺。

8. 瑪倉噶舉(Martsang Kagyu):

瑪倉些饒森給(Martsang Sherab Senge)創始。

 

轉載自大寶法王噶瑪巴官方中文網站(http://www.kagyuoffice.org.tw)與堪千創古仁波切官方中文網站(http://www.thrangu.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