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心」閉關四 | 實修之前,請先好好聞思

各位從小一路念書到大學,目的是什麼呢,也就是想找份好的工作。現在大家來到這裡,都是想學習佛法,但在之前卻不怎麼看書、聽課,就直接坐下來嗡瑪尼貝美吽……的念咒或佛號。這就像沒有讀書,就直接去工作,是不可能的!
一樣的道理,譬如學阿彌陀佛,我要先知道阿彌陀佛是誰,然後知道「淨土」在哪裡?「淨土」是怎樣的?然後去學才會明白。如果什麼都不知道,連阿彌陀佛是誰都不知道,以為就只是一張圖片,然後就直接開始念佛持咒,這樣子是不會有什麼成果的。

所以很多時候,障礙的根源是來自我們學習不足。由於學習不足,修持也沒有辦法很穩固或長久,所以聞、思的基礎是最重要的。關於學習,大家可能沒那麼多時間,但是希望大家要記得,只要你一有時間想要學習佛法,請把焦點放在聽聞跟思維,而不是實修,不是直接就去修。

親近上師,最重要是隨師聽法

為什麼我們要親近上師呢?最重要的是要跟隨他聽法,這是最重要的,而不是跟隨他工作。當然為了他而奉獻、工作,這當然是一件好事,不是壞事。但是很多時候,只是跟隨他工作,反而會造成你修持的一個很大障礙。所以你要依止一位上師,是要聽聞他說法,這才是重點。

譬如大型法會裡開了一個課程,一開始我們會想要當義工,這是行善,是不錯的事情。但另一個角度來看,就是我們學習的障礙,為什麼呢?因為當了義工,就沒有機會聽法,無法學到東西。所以參加法會或上課,就好好地聽、好好地學,那多多少少都能學到東西。反之,如果是去當義工,一直忙來忙去什麼都沒學到,那之後就不會想要去聽法了。所以學習佛法不是要當義工。

今天為什麼這樣說呢?因為我知道你們很喜歡當義工,不想聽課、不想學習。這不是一個好的事情。佛陀沒有說要當義工,佛陀說要聽法、學習。不管是誰,都要把這點想清楚。我們噶舉派的前行到正行,沒有一句提到要去當義工,這件事是自己可以決定的。想要好好學習佛法的話,要聽法、學習。你們不是常常念《金剛經》、還有《阿彌陀經》、還有《心經》等等,有哪一句是說要當義工呢?有說當義工就能成佛?沒有的!

我沒有說當義工是錯的事,行善有很多種,它是其中的一種善,但想真的解脫、成佛,還是要聽法、學習。今天如果參加一個法會就要好好學習。

很多時候我們把心放在外在一些形式或者工作上,沒有真正深入在聞思上,這是很大的錯誤。所以這裡說的是,要找到一個正確的方法,找到一個正確的佛法修持方式,這樣修持下去才會長遠。

說到積福行善,佛陀有說兩種:一種是「隨順於福德」的善行,就是透過善行積福;還有一種是「隨順於解脫」的善
行,幫助你解脫的善。隨順於福德的善,達成的果是什麼?就是可能身體更加健康,可能財富俱足等等,但這樣的福德,其實只是把你拉回輪迴而已,它會讓你在輪迴當中過得比較好。

那什麼叫做「隨順於解脫」的善行呢?指的是,你帶著出離心跟菩提心動機做的任何聞、思、修的修持,就叫做隨順於解脫的善行。所以很多時候,還是在於沒有好好的學習,可能不清楚是做了什麼善行,也不知道它最終達成的結果是什麼,追根究柢原因就是沒有學習。我曾跟一位法友說:你不要亂做什麼事情,如果陷入這樣的事情上,你的心最終會變得混亂,最後也會變成「法油子」。

心若向外,就無法好好修行

台灣有很多佛教中心,我也不是很喜歡,不是這些中心我不喜歡,我不喜歡的是做事的人的觀念是沒有佛法的,大部分都是「法油子」。為什麼呢?因為都是為了自己的名,想辦法怎麼賺錢,弄個大房子。譬如今天中心開了課程,負責人沒有空聽課,只忙著其他事情。

佛法關心的是怎麼帶領弟子,如何進入佛門,負責人卻完全不知道。而弟子們也都在做外面的事情,不好好的學習、不改自己的心。所以現在很多的佛法中心、道場,最後都變成這樣。尤其是負責人,心中想的都是怎樣賺錢、怎樣弄更好。口上會說佛法、佛法的課程是很好的等等,但是內心中對佛法已經不再那樣的相信。即便他一開始是相信歡喜佛法才願意成立中心或道場,但是慢慢心一直向外,也沒有真正好好的聞、思、修,最後變得愈來愈糟糕。很多的道場跟中心現在就是這樣的狀況。再這樣下去,佛教一定很快就滅掉了。為什麼呢?現在我們的做法都是要把外在的東西做漂亮,但卻忽略了學習,所以以後我們的寺廟都會變成觀光客參訪的地方了。

心莊嚴了,一切都莊嚴

在西方,很多佛堂或道場,都變成觀光景點。在尼泊爾也有一些噶舉派的寺廟已經空了。這是什麼原因呢?因為沒有教導。之前有上師在教導,所以有弟子、喇嘛很多,後來喇嘛圓寂了,所以寺廟就空了,現在有些寺廟就變成賺錢工具。為什麼這樣呢?這是上師沒有好好教導弟子,一旦上師不在,就沒有人帶領學習了。上師如果沒有好好的教導弟子,弟子心中就沒有佛法了。所以重點還是在於人的教育,修心是最重要的。不是寺廟蓋得有多好,真正最莊嚴的是來自於我們的心。當你的心莊嚴的時後,一切就會莊嚴。所以我們說成佛,不是外在的東西會成佛,而是我們的心莊嚴、成佛了。

2016年秋季號《善報》

分享本文 :